每人一个“服务账本” 14名社区网格员“织”就暖心家园日常记录本
2025年春天,西安碑林区东关南街街道的仁厚社区,变得热闹非凡。从今年1月份开始,这里设立了新颖的便民服务岗,14名年轻的社区网格员化身为居民的“服务账本”,不仅走遍各个院落,更把温暖和关怀送到每一个角落。看着这些忙碌的身影,我们禁不住想:社区服务,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?
你是否曾在繁忙的生活中,想着只要有一个人能够随时倾听你的需求,解决你的小烦恼,那该多么美好?仁厚社区的网格员们,正是这样的“身边人”。他们每个工作日下午都准时“开张”,认真记录居民的需求和问题,让社区服务从冷冰冰的柜台受理,变为温暖的院落行走。这里,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,而是真正击中人们心底的关怀。
就在不久前,记者在碧水云轩小区碰见了网格员刘佳敏。当时,她正在接受居民的咨询。一位阿姨紧皱着眉头,连声询问:“咱小区的充电桩什么时候才能增设啊?到底要增设多少个,啥时能落实?”刘佳敏面带温暖的微笑,礼貌地解释:“阿姨,您别着急。我们正在和物业协调,这件事预计在5月前就能落实,我会第一时间通知您。”
看到刘佳敏流露出的耐心和诚恳,居民的紧张情绪随之缓解。这是一种怎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!正如这位居民所说:“有这本账在,我们就放心了。”原来,网格员们不仅在工作中认真负责,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为居民建立了一种信任与依赖。
时间过得飞快,刘佳敏每天的这三个小时,是她与居民零距离接触的宝贵时间。在这个过程中,她不断记录居民的需求,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。每一本记录本,都是她与居民情感的桥梁。她的“小秘籍”——台账中,清晰地记录了居民从代缴水费、咨询养老医保政策到小区矛盾调解的方方面面。
而王艳伟,这位同样身为网格员的“爱的接力者”,更是社区的另一道温暖光线。岁月在她身上并未留下痕迹,常常能见她骑着电动小三轮在小区内穿梭。前些日子,她在仁厚庄小区巡查时,遇到了一对年过七旬的老人,他们在院子里慢慢地走着。得知老人家由于受伤需去医院换药后,王艳伟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,带他们去了医院。
她还与这对老人的关系逐渐变得亲密:每次换药后,她都会电话询问情况,好像她真正成了他们的小女儿。这就是王艳伟的生活,充满了温情与感动,居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依赖上了这位“干女子”。她的台账记录着居民的诸多需求,包含了医保、养老、陪诊等问题,尤其是与老人们有关的事情,更是占了大头。王艳伟笑着说:“自从在院落打卡上班,我跟居民处得越来越像一家人了。那些爷爷奶奶需要陪诊怕麻烦我,我就总跟他们说,‘把我当自家闺女,别见外’。”
如同一股暖流,仁厚社区的网格员们将关心与服务送到每一个家门口,打通了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米”。居民王兆全曾感叹:“以前办事得专门抽时间去社区,现在网格员直接上门,太贴心了。而且他们特别负责,居民反映的问题很快就能有回音,我们在这里生活得越来越舒心了!”这份责任感,正是这些网格员们用心服务的最好体现。
在仁厚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王梅的眼中,这种设立社区便民服务岗的做法意义深远。“一方面,设立便民服务岗让居民可以及时反映院子里的问题,环境卫生、邻里纠纷等隐患能够迅速处理,为社区和谐发展装上了‘安全阀’;另一方面,也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,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信任与归属感。”王梅的线名社区工作人员兼职的网格员,分散在18个院落。他们的每一次走访、每一次答疑,都是在为社区的精细化管理而努力。通过“走出去,倾听来”的方式,这种服务模式打破了传统社区服务的壁垒,把问题消灭在了萌芽状态。王梅希望,未来这种将服务阵地前移的举措,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,帮助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。
这些年轻的网格员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谱写着社区服务的新篇章。正是他们的努力,才让仁厚社区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。看到这一幕,你是否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?如何能在日常生活中,成为别人生活中的一份支持与温暖?
本站严格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仅分享已标注来源的公开事实信息,不复制原创内容。若权利人认为内容侵权,请于30日内联系,我们将立即核实并删除。网站邮箱;yuzhibolangzi@gmail.com 通知邮箱谢谢!